网坛史上最伟大128人评选:费纳德+小威皆无缘前三李娜压线入围

来源:合金电阻    发布时间:2023-12-06 19:25:33
网坛史上最伟大128人评选:费纳德+小威皆无缘前三李娜压线入围

  为茫茫历史中出现过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排出位次,并选出心中的“历史最佳(GOAT)”,是各个项目的体育迷们都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但对于四大满贯都有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网球项目,其悠久绵长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多次技术与赛制的变革,要通过量化的方式尽可能客观地评估诸多传奇球员们的历史成就,并给出一份有说服力的排行榜,绝非易事。

  面对这样一道难题,国外一位叫Jeff Sackmann的硬核网球爱好者用他创办的著名网球数据网站tennisabstract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将一战后第一个完整赛季(1919)至今超过一个世纪的赛场数据纳入考量,

  。要知道,目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人士总共也只有来自27个国家的262人,能跻身这份128人大名单的,一定都是传奇中的传奇。

  。该系统类似现行的巡回赛积分系统,但赋分的依据并不是赛事的等级和轮次,而是对手的等级分。如果一位选手击败的对手等级分越高(也就是“越难打”),那么Ta也将会得到越高的等级分。这也导致了Elo排名有时会和巡回赛排名产生分歧,比如,过去的52周里,阿尔卡拉斯收获了最多的ATP积分,但要论Elo排名,独占鳌头的则是德约科维奇。在Elo等级分的基础上,Sackmann的算法着重关注了三个指标:

  。排名主要聚焦球员们的单打战绩,但有时也会将双打战绩考虑进来,以对分数相近的球员进行排序。有时,Sackmann会依据球员的场外贡献,对排名进行一些微调。由于几乎只关心球员能否持续性地战胜足够强的对手,这套新颖的算法能够较好地捕捉到一位球员在纯竞技水平上所达到的高度和持久度,但也因为只区分对手强弱而不区分赛事级别,一些球员(甚至三巨头)在榜单上的位置会让人大呼意外。现在,不妨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份榜单上都有哪些亮点。

  这份榜单中仅有两位来自亚洲国家的球员,他们分别是 No . 1 25 李娜和 No . 1 20 锦织圭。 顺带一提,如果将有亚裔血统的球员也算上,则还有 No . 89 张德培。

  李娜和锦织圭能够上榜,都是实至名归。毕竟,他们不但在网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更是各自国家乃至整个亚洲范围内的“网坛开拓者”。两人改变了网球版图,在为亚洲的后来者们树立起很高标杆的同时,也为他们铺平了上升的道路。

  从未斩获过大师赛以及大满贯、也未曾跻身世界前三的锦织圭在这份榜单上位列两届大满贯得主、前No. 2李娜之前,或许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这实际上也是在提醒我们,锦织圭是一位被低估了的球员。有那么几年,锦织圭稳稳地坐在了男子网坛第五把交椅上。他无法逾越四巨头筑起的高墙,但他并不缺少与男子网坛其他任何一位球员叫板的底气。更不可思议的是,锦织圭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关键先生”,生涯至今,他拥有着72%的超高决胜盘胜率,这一数据仅次于博格的75%和德约的73%,其他人都没有超过70%。

  而李娜之所以未能在榜单上身居更高的位次,其实非常大程度上也只是因为她在网坛精英阶层的岁月有些短暂。能够在那个高手如林的年代杀出重围,征服一众对手和无数球迷,李娜的生涯高度已毋庸置疑。但“大器晚成”的她,却在捧起个人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刷新最高单打排名的赛季生涯戛然而止,实在是让人倍感唏嘘。

  手握四座大满贯的大坂直美也因为只有少数的生涯积淀未能入选榜单。但能预见,如果她能够找回曾经那个大杀四方的自己,假以时日,这位一度被视为“小威接班人”的日本女孩,完全有希望实现对两位前辈的超越。

  四届大满贯得主大坂直美未能入选128人大名单,而距离全满贯只差一座温网的瓦林卡,则只是将将排在截止线)。在榜单揭晓后所录制的播客中,Sackmann甚至提到,瓦林卡可能是最被高估的一位球员。

  看到这里,可能已很多读者已经忍不住要为瓦林卡打抱不平,但且听Sackmann的解释——瓦林卡将自己最好的状态,集中呈现在了一些大满贯赛事中。面对巡回赛中最强大的一些选手,瓦林卡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准,但在这些赛事之外,瓦林卡并没有体现出可以与之媲美的表现。

  实际上,如果列出瓦林卡在对阵三巨头时的战绩,这一点就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三次赢得大满贯的征途上,瓦林卡都曾一次或多次战胜三巨头成员 (2014澳网,德约、纳达尔;2015法网,费德勒、德约;2016美网,德约) ,但要论对阵三巨头的“头对头”,瓦林卡的表现并不算特别出彩。对阵纳达尔和费德勒,瓦林卡都只取得过三场胜利(分别是3-19和3-23),在德约身上,瓦林卡也只在双方的26次交手中6次取胜。

  与瓦林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素有“稳定男”称号的费雷尔,他在这份榜单上高居No. 79。他是巨头时代被遮蔽了星光的代表人物之一 (锦织圭、伯蒂奇、特松加等人纷纷点头) ,终其职业生涯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向网坛最高荣誉发起冲击,却一次次被巨头们挡在门外。

  但网球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数据也不会说谎,总有一种方式,会让他们收获应有的肯定。

  除了以上提到几位球员,还有一些球员在宣布退役之前就已经攒够了足够资本,让他们能够登上这个历史排名榜单,TA们是 (几位“GOAT”候选人的排名暂且不表,留到下一部分讲) :

  榜单上也有一些球员,虽然已经与巡回赛挥手告别,但由于TA们并没有离开太久,我们对TA们的赛场身姿仍然记忆犹新,TA们是:

  就以上的这些位次,已能衍生出不少有趣的话题。举个例子,两次荣获大满贯的哈勒普,在这份榜单上的排名却不如“一满贯”得主沃兹尼亚奇,乍一看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正如前文所述,这次的大排名,并不会将球员参赛的级别考虑在内。抛开少一个的大满贯冠军数不谈,我们大家可以发现,沃兹尼亚奇在多项关键生涯数据上确实与哈勒普基本持平,或稍稍领先于哈勒普——

  年终世界第一:2-2;世界第一周数:71-64;生涯胜率:70.6%-70.9%;对阵前十胜场:61-45。

  这应该也能够给到我们一点启发——当我们不再以“唯大满贯论”的目光去看待一位球员,我们或许会对一位球员的真实实力有一些不同的认知。

  谁是才是网球运动的历史最佳?不少网球迷心中的答案应该都会是男子网坛三巨头中的一位,又或是刚在美网谢幕不久的小威。一种原因是出于“近因效应”,另一方面,这几位球员捧起过的大满贯奖杯都在20座及以上,要说他们是史上最为成功的几位球员,也不会有多少人有意见。

  但这份榜单给出的答案足以让人惊掉下巴——三巨头和小威,竟没有一人能够排进前三。其中,德约、费德勒和小威分列4-6位,22届大满贯得主纳达尔,甚至只被被排在了第8位。

  某种意义上,纳达尔不被这份榜单青睐,是吃了和瓦林卡类似的亏——你也许在一项赛事中乃至一种场地上有着超凡的实力,但这次排名中所采用的算法对所有比赛一视同仁,要“讨好”它,你还得更“六边形”一些、身手更全面一些。

  Elo评分并不否定纳达尔在红土场上的绝对统治力。公开赛年代的最高Elo评分是博格创下的2473分,而纳达尔在法网和蒙特卡洛站的巅峰Elo值均达到了2595分,比博格的纪录高出了100多分。在Elo评分中,100分的Elo值差距,就已经是比开(预计胜率64%)更大的实力差距了。

  话又说回来,三巨头和小威都未能超越的三位传奇名宿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们是No. 3纳芙拉蒂诺娃、No. 2格拉芙和No. 1拉沃尔。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拥有悠长而辉煌的职业生涯,并长久保持着统治力。在各自的时代,他们给球迷带来的震撼,并不亚于三巨头和小威所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基于Elo评分系统的算法将他们排在了历史的前三位,虽然多少会让今天的球迷感到讶异,倒也不是毫无道理。

  拉沃尔是榜单上的第一位,但恐怕也是赛场表现最不被当今球迷所了解的一位。不过,短短几行数据,就足以让人体会到拉沃尔的伟大:在公开赛年代之前(1962),和公开赛年代开启之后(1969),拉沃尔都曾实现全满贯的壮举。这样的“神迹”,至今无人再能复刻。

  拉沃尔“只有”11座大满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他最巅峰的五个赛季(1963-1968),拉沃尔参加的是“职业”比赛,这期间他所获得的成绩,并没有被计入大满贯冠军数的统计当中。

  能够佐证拉沃尔统治力的另一点是,他对同时代的对手们实现了“降维打击”:据统计,1968年至1973年,拉沃尔与主要的几位对手(包括肯·罗斯威尔、阿瑟·阿什等人)交手了205次,赢下了其中154次。

  也难怪,麦肯罗、桑普拉斯和费德勒等多位本身就非常伟大的传奇球员,都将拉沃尔视作是自己的偶像。费德勒参与创办的网球“全明星赛”,也被命名为“拉沃尔杯”。

  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拉沃尔是否将“后无来者”?Sackmann分析,德约仍然有机会取代拉沃尔成为榜单头名,但他还需要将19-22年的状态维持三个赛季或更久,才能在这套评估体系下追上拉沃尔。

  不过,即便做不到这一点,那又如何呢?到头来,这份榜单也只是某个特定算法的产物。对于任何算法,与其将它当成是一套不容松动的标准,不如将其看作是让我们领略不同球员的成就、丰富我们视野的另一个视角。

  在你看来,我们在评估一位球员的成就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标准?你心中的历史最佳球员,又是哪一位?